第1090页

对于一个几十年前还是游牧部落的民族能说什么历史呢?

对于一个一共只有几十万人的族裔能说什么翻天覆地的挣扎和拼争呢?

万长生指着摆在两人之间扶手上的手机开始从那皇宫的风筝开始说起,说起这个伟大民族苦难的近代史,直到那童声:“这是我们古代著名的一位诗人,据说还有你们那边的血统,他能说你们那边的话,这是他的一首诗《蜀道难》,蜀道,就是我的家乡,包括江州在内……”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也忍不住轻轻的靠在椅背上,是啊,“地崩山摧壮士死……”

这一句是他要求加进去的,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种南朝乐府的古老唱腔了,李白就是宁州附近没多远的老家,也是用蜀地语气写的这首诗,当年四家子弟就是唱着这首诗歌去舍身报国的。

这该死的深厚感情,与生俱来的深入骨髓,怎么都磨灭不去。

放在里面的一点点私心,怀念下他们。

第731章、彼一时也此一时

是的,就在万长生登上航班返回江州的这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

这段六分多钟的视频伴随那摄人心魄的乐团配合,传遍了网络,开始还在国家电视台的网站上免费点播,接着手机版的地址传播,最后很快被人摘下来直接传递视频。

而且当这段视频被接入到国内几大著名小视频网站以后。

那就是以光速传播了!

还是那句话,这段视频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艺术性甚至可以降低到几乎没有。

所有的特点可能除了万长生那点线描和苏沐楠的手写经生体旁白字幕,主要的高光就是乐团的配合。

几位研究生看过通宵搞出来的片子,只花了半个小时就攒出来曲目编排,剩下只是细节调整。

而乐团直到下午三点才聚齐,更是只花了两小时时间熟悉这六分多钟间杂了十几段乐曲的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