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续身契(上)
展眼已到五月底, 穆府外头田庄上的地都耕种发了芽,商行里的车队也打南边走了个来回,一家子才算从忙碌中觑到一丝喘息时机。
因每年府上都有许多男女仆人身契到限,趁此闲时, 曲嬷嬷便将今年的拟成单儿拿给两位管家主子看。张姨娘提笔圈了自己要留下的人, 余下都推给清哥儿大奶奶李氏裁夺, 而这也正合了李氏的意, 当下便前前后后忙碌起来。
这些奴仆, 有的是身契头一回到限, 有的则是不知到限过多少次,一直被穆府留了又留的。所谓“留”便是主子发话, 可以再和穆府续立一份身契, 继续留在府上服侍,不能留的则只能赎身出府。
而所谓赎身, 是当初立“雇身契”时和牙人、主家约定的一个钱数。
按连州奴婢市场官价来说,一个十来岁能做事的侍女, 五年雇身契卖时能有五贯至十贯不等,那么赎身时就要拿出十五至二十贯的钱来——这对于一个每月只有三五百文月钱的来说,是他们须得长年累月省吃俭用才将将能够攒出的全部家当。
当然, 这其中自然有那等拿不出赎身钱来的, 便只得让家人凑钱来赎,若还是钱不够, 唯有送去奴婢集市等着继续发卖罢了。不过,也有那等伺候久的老人, 主家通情, 临走时额外会有赏赐,还有近身伺候主子的, 倘若主子念旧情,免掉赎身钱也未可知。
凡此种种,虽是奴仆的事,但也关乎人心世情,家宅安宁,所以李氏并不敢轻视,凡有不决之处都再三再四请教老太太,加之身边又有曲嬷嬷这等老道人精做参谋,很快的,穆府送走了一拨又一拨人,又采买了一批人,渐渐恢复起往日热闹来。
……
晴秋的身契也是今年到限,只是不管是红昭还是紫燕都曾悄悄告诉她,她的名字是姨奶奶|头一个圈下来说要留的,因此心里很有些笃定,只等着后头父亲上门来和穆府重新续立一份身契。
这也是很叫人无可奈何的,有些年长的男仆还好,他们自身能做主,若是女子,别说是十来岁的丫鬟,就是四五十岁的老妈子,也得有父兄来做主,自己是不能签押的。
……
这日,该走的都走完了,轮到留下来的家人上门。晴秋早早起床穿戴,伺候容姐儿用过饭后,银蟾便把她推出去,笑道:“我知道姐姐坐不住,不若往外头逛着等,屋里有我伺候,再不济我叫红昭姐姐来帮衬。”
晴秋笑了笑,亲自去叫红昭,屋里丫鬟们知道她今天要见爹爹,都忙不迭找出体己东西来相送。晴秋连连推辞,到底还是收了一包袱点心茶叶等物。
……
出门时,听见花厅那边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忙问端底,便有小丫头回道:“是颂月姐姐,她今年身契也到了年限,正舍不得姨奶奶呢。”
“姨奶奶没留她”晴秋一脸诧异,她这两天总看见颂月进来,以为和平常一样,是来和姨奶奶唠家常闲说鸿哥儿趣事的,没想到竟是这个缘故。
大家都摇头,红昭拉着晴秋出来,道:“她求了姨奶奶几天,终究还是没被留下,咱们小点儿声罢,叫她听见,又该抹泪了。”
晴秋心下也有些伤情,她和颂月在一铺炕上睡了小半年,看出她是个率真的姑娘,人不懒也不坏,按姨奶奶为人脾性,并不是那等苦求不叫留的,所以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晴秋百思不得其解,而眼下红昭也颇感物伤其类,面上淡淡的,晴秋便索性暂且将疑虑抛诸脑后,径自出得门来。
……
二门外几间倒座房人头攒动,嘈嘈杂杂,有管事嬷嬷在门外侍立,引着晴秋走向最向里的一间,推门进去,果然满座都是今年叫留下来的奴婢,多是各院伺候主子的大小丫鬟。
因马上就要见到家人了,女孩们神情都激动得很,这个说给爹娘纳了两双鞋,那个说攒了好些针线,还有至今和爹娘仍有怨气的,愤愤埋怨着当初既然卖我,如何又要拿我两遍卖身钱等语。
有人眼尖,见着晴秋进来,忙请她上座。晴秋哪里肯,再四推辞,终究捡着门口一个小圆杌子坐了。
她心绪也难平静,若说前两日她还满心畅怀自己又有五年稳妥日子,可是如今来了这里,不免猜想,外头喧闹的人群里是不是有爹爹的身影若跟着他回家,日子虽可能会艰苦些,可她也就此能一朝解了契,脱了奴婢这个枷子,从此像风一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众人只看见晴秋娴静地坐在那儿,不知她此刻已经将手心里的手帕拧出花儿来了。
忽的,门又被推开,一位管事嬷嬷进来,满屋打量,见晴秋在这儿,忙笑道:“晴姑娘来了,快出来,你家里父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