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花飞 天宇无际 4144 字 9个月前

原因很简单,当时“八一中学”高中八个班,分尖子班两个班、加强版两个班、普通班四个班。于卫虽然考上了高中,按成绩分到了普通班。

初中九班全班四十六个人只有十一人考上了高中,升学率不到百分之三十。

于卫这一届初中,共十三个班,于卫在九班。他们班平时成绩是不错的,都在五六名左右,可到中考的前三个月,班主任老师突然不见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有的说是生病住院了,有的说是调动走了,众说纷纭。

班里的学生像放了羊,无人管理只将英语老师临时派为班主任,没有统一的复习考试不知道重点是什么,大家各自为战,最后的中考总评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二,差的远的去了。

于卫差两分能进加强班,就差两分被无情地分到了普通班----高中一年级六班。

根据“八一中学”前两届的历史,尖子班的学生升大学的几率是百分之六十左右,中专以上是百分之九十;加强班的升大学比率百分之十左右,中专百分之五十左右;普通班的升大学比率百分之一或为零,中专百分之三左右。

一心想上大学的于卫,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他想在普通班这样的环境里就是自己使出吃奶的劲,也会被大学淘汰,干脆不学了,玩吧!

初中没考上高中的同学,有的接了父母的班,有的在知青商店上班,有的在当临时工,有的推个板车卖布去了,有的天天在压马路,打群架。

在这个谁胆大,谁能打,就牛逼的岁月里,这些小混混显然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化身。谁要和这些人搭上,在学校里可是威风八面,任何人不敢欺负,用边城的话来讲就是“张成的很!”

于卫一放学好像有魂勾着似的,放下书包就到马路边寻找昔日的这些同学,同学中有一个叫尤彪,外号“彪子”是这群少年的头,其他人都听“彪子”的,也非常维护“彪子”的尊严,“彪子”只要一声令下,想打谁就打谁,这条街上认不认得“彪子”的人都躲着他,显然成了街霸。于卫本来就与“彪子”是初中同学,又经常用电影票送“彪子”,很快就成了他们队伍中的一员。

这帮不良少年,比他们大的三四岁还有一帮,起的绰号都是什么“肠子”“肚子”“耳朵”“鼻子”“卡食”这些听起来都恶心想吐的名字。在这片北门地域是无人敢惹的,就是这片的地头蛇。“彪子”他们见了“卡食”他们也得躲到远一点,生怕被他们发现,给苦头吃。

于卫厌倦学习与街上小混混在一起的情况,被左邻右舍告知了于忠诚,于忠诚很是愤怒,原本想暴揍于卫一顿,可现在于卫已经长大长高,再不是上小学、初中的时候了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时候了。

有一次于卫在学习间歇,坐在椅子上正用剪刀剪手指甲,家里的门没关,被于忠诚下班回来撞见,上来就对于卫臭骂一顿。

于卫被吓的站了起来,手里还握着剪刀,于忠诚见了更来气,便上手抢剪刀,他手抓住剪刀头,于卫一害怕本能地往回抽,剪刀是抽了出来,可于卫看见于忠诚的抓剪刀的那只手掌被割了一个大口子,鲜血从裂口中渗出,跌到地下。

于卫被吓的目瞪口呆。于忠诚见自己的手流血,顾不上训斥于卫,在严翠玲的催促下赶紧往军区门诊部去治疗。

于卫见父亲走后,才缓过神来,有气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心想:这是惹大了,以前都是爸爸打我,这下可好,把爸爸伤着了。于卫一个人静坐了一会,开始自责埋怨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怎么这么邪乎?偏偏在这个时候爸爸进来,如果不凑巧,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于为心里一直在纠结,想到离家出走,想到躲到哪里去?

正在于卫左思右想的时候,于忠诚在严翠玲的陪同下回了家,于忠诚的一只手缠上了厚厚的纱布。

于卫战战兢兢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于忠诚进门后反而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脾气,而是看着于卫说:“你小子能耐了?敢打你老子”

于卫很想表达自己的道歉,对于忠诚真诚地说到:“爸爸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于忠诚接过话,显然是对于卫的回答不满意。

于卫担心父亲误解自己,赶忙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我学习了好半天了,今天学校卫生检查,说我指甲长,乘着换换脑子剪剪指甲,可就在这时你回来了,不由分说地抢剪刀,我本能地往回抽,就伤着你了,实在不是故意的,是特别的意外,对不起啊!爸爸!”

听到儿子的解释,于忠诚的气消了一半,“等着,等我手好了再收拾你!”说了这句话就进自己的房间了。

于卫长长地舒了口气,想到父亲并没有发火,自己心里反而不好受。

于忠诚通过这次父子之间冲撞,也陷入了思考,今后不能再以强压的方式对待于卫了。针对目前于卫的状况,过了一段时间,于忠诚叫上于卫在楼下的小房子门前促膝交谈。于卫将自己为什么放弃学习的原因说了出来,于忠诚没有立即回答于卫解决办法。

针对于卫厌学的情况,于忠诚和严翠玲夫妇俩非常操心,按照严翠玲的意见就是让于卫转校然后重读高一,他们的意见一提出,于卫当即拒绝,这是于卫决不能接受的,在于卫心里留级关乎到自己的尊严。

过了几天晚饭后于忠诚对于卫说:“小卫,你到你姑那里去吧?你姐高中毕业不是在那里复读过几个月,后来征兵才回来参军当了兵,又考上了军校今年也该毕业了。”

“我姑?您说的是sx渭南的姑姑?”于卫问到,于忠诚点了点头说:“就是你渭南的姑姑,他们厂子弟学校学风很好,每届也有许多考上大学的,希望你过去学习,转到那里学习可以不用重读高一,你可接着上高二,你觉得怎样?”

于卫最近被父母的态度所迷惑,怎么他们会征求我的意见?像往常那样动不动就训斥,动不动就揍一顿的情况再没有出现过。

这时于忠诚夫妇感觉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越大逆反心里也越强,以前那种教育方式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他们想换一种方式与于卫沟通,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两年之际,于红在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后,去渭南姑姑家复读了两个月。于忠诚得知边城征召女兵,告诉妻子严翠玲。严翠玲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反应极快,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便迫不及待地发电报将于红催了回来。

于红通过各项入伍检查合格,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女兵战士。按理说于红的学习在班上很不错,只是那个年代上大学的几率非常低,1-2的比率将大多数人挡在了大学的门外。

入伍当兵在当时来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于红在部队表现很出色,两年兵后,经部队批准参加军校招生考试,以优秀的成绩考入边城陆军学院通信训练大队有线专业,成为一名军校学员。

经过学院两年的学习训练,在于卫完成高一学业的那个夏天,于红也完成了军校的两年中专学习,毕业待分配。

正巧在这时,于忠诚夫妇做通了于卫的工作,去渭南姑姑家。于忠诚夫妇决定让于红带着于卫回老家去。

一是于红已经毕业,将成为一名解放军军官,到单位报到之前还有十几天的假;

二是女儿算是立业了,回老家看看见见世面挺好,以后回去的机会就少了,作为对女儿的一次奖励吧!

三是有于红毕竟长大成人,有她带着于卫,夫妇俩还是很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