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花飞 天宇无际 4279 字 9个月前

队长见了于卫开门见山地说:“让你看看小赵为什么不去?”

于卫知道于海将情况汇报了队长,于是辩解说:“我又没错!为什么给他道歉?”

“你看看你,又不是让你上战场,怕什么怕?”马队长调侃于卫。

“要真是上战场就好了!问题是错不在我!”于卫嘟囔了一句。

“人要见好就收呢!就算你有一千个理由,毕竟是你把别人的头打烂了,而不是人家打烂了你的头,你也不想事态向坏的方那个发展,看看他,安抚一下,也就没啥事了!”马队长的态度十分缓和,可以说是苦口婆心地讲。

于卫被马队长说动了,答应去看下小赵。马队长拿起电话打给聂海,聂海提着一大堆东西进了队部。

然后,队长对于卫说:“你跟你们区队长一起去,我就不去了,态度诚恳点,少说废话!”

于卫跟在区队长后面进了炊事班宿舍,正好张教导员也在,于卫感到这是队领导有意安排好的,而这个策划人于卫第六感觉就是教导员。

对教导员的信任是于卫在军校上学期间,最欣慰的事。教导员不管对女学员怎样,但对男学员是格外的关心。

出了这事,队领导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化解矛盾,达到息事宁人的结果。

最终没有处理于卫,因为不是于卫的错,当然也没处理小赵,队领导再三了解情况,仔细分析后做出的决定。

但批评是肯定的,队里点名时批评了于卫和小赵。用队长的话说:“都是革命战友,有什么深仇大恨,使得兵戎相戈、相互争斗,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来?”

问题是没有深仇大恨;没有你死我活,关键是年轻气盛,谁也不肯服输,这才酿成了这种后果。

按道理双方打架,不管谁对谁错,每人一个处分是肯定的了,队领导想到:小赵面临年底复员,于卫马上毕业,如果给两人每人档案里装上一个处分,对接收单位来说,对两人的印象不会好。

队领导秉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做了轻微的处理。

在于卫看来,这次运气实在太好,又躲过一劫。

一个月后,大家都投入到紧张的毕业复习当中,如果毕业考试通过不了,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毕业,这是队领导说的。

最后毕业考试全部通过,接下来就是一周的学习整顿,毕业分配。在分别之前还要进行最后的会餐,会餐过后就会各奔东西,每个学员既是期待又是不舍的心情,缠绕着每个人。

最后一天边城军区通信部领导到大队参加四队学员的毕业典礼。对最后一批学员进行工作前的鼓励和发放毕业证书,这时的学员都表现的非常好,很配合队里的工作。

毕业会餐照常进行,会餐只准喝啤酒,等到通信部领导离开后,男学员开始发泄近两年来的不满。

于卫本来想找到聂海理论,没想到吕程跟在屁股后面,絮叨个不停,就是让于卫不要再惹事。

咋一看,好像在关心于卫,实则是队领导有意安排,让他盯着于卫。缠得于卫不耐烦骂到:“你赶紧滚!不要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吕程被骂也不生气,还是絮叨地说:“于卫!算了撒,哎!再别惹事了!都毕业了,干撒那撒?”

其实,于卫并没想打架,而只是想找到聂海问问他:“为什么总和自己过不去?”

吕程觉得于卫手里提着没喝完的啤酒瓶,就是要惹事,实则是误解了。

两人往回走,远远看见队门口嘈杂声混乱一片,只见三班赵旭用手帕捂着脸,由班里人陪着向卫生队跑去。

于卫在过道内大喊是谁打了赵旭,没有人应声,叶旺将于卫拉进班里,说了刚才经过,于卫气得骂了肖青几句,班上的人异口同声地都在骂着肖青。

正在班里忙着打背包的时候。

门外嘈杂声又起,于卫和一班的人即刻冲出班里,过道内人声鼎沸,只见肖青捂着自己的脸,鲜血从他的指缝间流出。

原来,赵旭从卫生队回来后,气不过,找到肖青。

肖青非常嚣张,手指着赵旭,骂骂咧咧地又骂了几句,赵旭一怒之下,右手指缝间夹着一枚钉子,照着肖青脸上,划了两下,留下深深两道口子。

此时,赵旭的父亲已来接他,即刻上车离开了大队。

肖青追出来已经是望尘莫及了。这下又轮到肖青到卫生队去了。

队内状况十分混乱,有的正在离开,有的在找事,还有的在公差。一班的人又去了教室,将桌椅板凳落好,锁好门,再回到队内。

一班的人商定好,准备收拾肖青。

这时大部分学员都离开了,于忠诚坐吉普车也来接于卫,于卫将铺盖放到车上,找了一圈也没见到肖青和聂海的影子。

从马队长那里领了毕业证和各种关系,坐车离开了大队,毕业这天就在吵闹中结束了。

在军校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学员们是从青少年向成人过度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难免出现亢奋、急躁、忧郁、欢喜等等各种环境下的复杂心情。

这些复杂的心情,在管理和约束下,渐渐地恢复到平静。但如果压抑的太久,必然会引起反弹,毕业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于卫的心理成熟来讲,代表了大多数学员们在此期间的心理历程。从放荡不羁到忍受痛苦,再到约架打一场,来释放内心的积怨。

好像中世纪西方,俩个人为了各自的尊严进行的决斗,只是没有那么惨烈罢了。

从入学前的懵懂,到自主意识的形成,经历着一种蜕变。性格逐渐变得刚毅,脾气变得暴躁。

男学员之间,发生口角后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约定打一架,来解决问题。赢的一方自然是趾高气扬;输的一方也没有灰心丧气。

有时因发生口角直接动起手来,打完了谁也没占上便宜,就偃旗息鼓各干各的事去了。

不光是于卫打架,夏江和吕程,夏江和赵旭,叶旺和马强,等等吧!都为了一时之气争斗打架起来。

性刚则易断、柔则长存。虽然性格上已经独立,但从为人处事上过于自我,感觉让了别人就是“没面子”;就是“掉价”;就是懦弱,让人看不起。

像于卫、夏江等等这些年轻人,看了很多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中个人英雄主义极其崇拜,性格直率、刚正不阿,爱抱打不平,不愿向恶势力低头,这种优良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

女学员思想也在成熟,个性独立,善于分析问题,不是什么事情都趋之若鹜。也因为琐事闹别扭、发生争执,互相不说话,但不会打起来。

她们喜欢看一些言情小说,琼瑶的小说很是偏爱,《一帘幽梦》《窗外》《梅花烙》《在水一方》《聚散两依依》《心有千千结》《几度夕阳红》等等众多作品都是女生的最爱。

她们对小说所描述的爱情,是一种憧憬,一种期盼,心里总是一种痒痒的感觉。此时的男生还傻,没有谁能接触到爱情。

当然,爱慕之心还是有的,夏江对心中人的爱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喜欢。当然,于卫也有喜欢的人,只是无从表白。

步入军校后,军校的教育是令学员们思想成熟的重要法宝,是开启懵懂时代的金钥匙。

队领导的批评教育,也直接地左右了学员们的思想,使之更加成熟,意志品质更加的坚韧不拔。

毕业后学员们走向东西南北,边防各部队,将成为军队初级干部。可能大多数学员毕业后,再也不从事本专业。

得感谢队领导,他们不仅是管理者,也是这帮年轻人走向社会面对人生的启蒙老师。

总之,完成了两年的中专学业,期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将历历在目,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