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臣开始向着皇帝不乐意看到的方向动作,皇帝大怒之下的反应却是如了成氏的意。
这依旧是开始,再过几日,又有事情发生,局面会愈演愈烈。
不管原朝接下来想做什么,他这会儿提及,作为能得他另眼相待的义子,自己都该给出准确的认知与判断。
于是,程知直言道,“陛下留中不发,夜长梦多,恐再生事端。”这一句足矣。在原朝跟前,无需长篇大论。
原朝眯了眯眼,眼中露出笑意,“那阿绥以为,皇帝该如何做?”
“下臣不敢妄言议上。只是,为君者,虚怀纳谏总归是好事。”
“喔?”原朝点点头,这就是要让皇帝忍了,“可这谏言之中,还有直指东厂构陷忠良的,你当初搞出林秉章那档子事,皇帝要真虚怀纳谏了,你要怎么收场?”
“要什么收场?流言同林秉章有关是铁证如山,他纵是免去谋逆罪名,也还逃不过一个失察。
当初定罪缉捕,亦是陛下金口玉言,依陛下气性,会被臣下逼的自打嘴巴么。至多皇恩浩荡,赦免不提。我们只需把涉事人犯交上去,陛下就会让众臣无话可说。”
“……”原朝眉梢一挑,东厂给皇帝担事的时候多了去了,只以为君臣之道很是寻常,我怎么就不曾像她这么…理直气壮?
轻咳一声,“皇帝已然决定,我们为人臣子的也不好左右。你只消再说说,要是生了事端,该如何是好。”
是不好不是不能,所以这前半句不用理,程知只需要答后半句。
“义父说的是。虚怀纳谏只是个姿态,最终采不采纳还是要圣意自决。陛下如今圣意已明,我们为人臣子的便该为君分忧。”
程知可以料想到皇帝的样子。
本来想借机搞掉不好搞的臣子,没曾想被他的臣子反将一军。
一群人凭借读书人大才子特有的华丽文辞明嘲暗讽告诉他,是你这个皇帝眼光差,我们选你偏宠的儿子,结果这货不贤不德又蠢又坏;是你这个老子品行差,又教不好儿子,上行下效,有样学样;你这还有什么脸,不去躬身自省,不去惩治你那个“心下藏奸、不孝不悌”的儿子,却来为难手下这些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臣子。……
杨端作为皇帝,还不是一个脸皮厚心胸广的皇帝,哪能不火冒三丈?
要他立马忍气吞声,顺着大臣的意来,确实也够难为他的。但缺乏效用的僵持,除了给人可乘之机外,也毫无意义。
既然不能忍,那就发作出来。单单咬着前番请立太子的由头,是不会有结果的。这事需要另辟蹊径,找个更为漂亮的切入口。
作者有话要说:
程知皱眉:义父您热闹瞧得好好的,咋就突然想插一杠子了?
原朝微微一笑:因为你啊。
受近来一道思考题的启发,“在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这里,我就想到在程知破局的过程中,一步步走来,对应地,都搞出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就有在前世今生两条线交杂的时候提到。
下一章,程知的切入口、原朝的应对,以及这起风波最后怎么告一段落。可惜,原朝对皇帝这个职业的要求程知都能满足,却不能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