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回 亲拾寒琼出幽草四方风雨鬼神惊4

落日风雷 笑笑香妃 2046 字 8个月前

撵走余广,小薇忽然问道:“大哥,咱们不是住在这英华殿吗?余广为什么又要请你去别宫安歇?”天赐面孔一红,这种事却如何向一个小姑娘解释。小蔷比妹妹懂得多些,代言道:“余广是请大哥去临幸后宫嫔妃。做皇帝的都有许许多多嫔妃,今天找这个,明天找那个。你既然不懂,就不要乱问,免得让人笑话。”

小薇天真未凿,又问道:“什么叫做临幸嫔妃?为什么大哥听了会脸红?”这一问小蔷的脸也红了,斥责道:“嫔妃就是皇帝的妻子,打听人家夫妻间的事,羞也不羞!”小薇一知半解,自以为全懂了,拍手笑道:“原来嫔妃就是皇帝的妻子。大哥,你一定有很多妻子。”转念一想,又不乐道:“大哥,你不应该进宫假扮皇帝,这许多妻子缠住你,就没时间陪我们了。”小蔷也面现忧色。她们人小鬼大,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吃醋。

天赐饱受内外煎迫,真是苦不堪言。自嘲地笑道:“我李天赐天生命蹙,做了皇帝却无福消受。放着后宫三千粉黛不敢享用,却让两个黄毛丫头打翻了醋坛子。里外不讨好,苦也!”小蔷小薇知天赐不会贪恋美色,心下

稍安,面子上却下不来,对醋坛子之说必须加以驳斥。当下二女一齐撒娇不依,天赐也放下皇帝架子,嬉笑打骂,闹成一团。这幅情景如果落在余广等人眼里,必然为之绝倒。

天赐心事重重,一夜未得好睡。翌日又是朝会之期,一大早便上朝与群臣议事。所听到的全是些子云诗曰,引经据典的陈词滥调,却无关乎时政,经世济民的宏规大略。憋了一肚子闷气回到英华殿,面对的又是堆积成山的表彰奏折。

总算天赐的心血没有白费,众阁臣不敢再敷衍塞责,中外奏章,事无巨细,一体呈入。每本奏折皆有小票墨书贴于其面,即所谓“条旨”,阐述对该奏章的见解,恭请圣断,详尽明晰,一丝不苟。虽说见解未必高明,至少态度十分严谨。天赐批阅奏章直至深夜,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兢兢业业的好皇帝是如何辛苦,而没有心腹臣子代他分劳,诸事都要亲自过问,其苦更甚。小蔷小薇很懂事,也不抱怨天赐无暇陪她们玩乐,在一旁添纸磨墨,殷勤伺候,一直陪伴到深夜。只可惜她们才学有限,无力帮忙。

过了几天又是经筵日讲之期,朝中大员均要出席。天赐最厌烦的便是与这一班庸臣周旋。听取这些酸丁腐儒的迂腐之辞,免不了要生气,却又不能发火,说话轻不得也重不得,煞费心思,头痛之极。但为了显示自己勤于政事,又不能不去,这也是做皇帝的又一件苦事。

时辰将至,礼部堂官来到乾清门,奏请皇帝驾临经筵。天赐着常服,乘舆常仪出宫,前往华盖殿。殿前百官侍立,嗣皇帝上丹墀正中落座,鸿胪寺鸣赞百官入拜,行三跪九叩之礼。讲官、大学士、吏户礼三部尚书等立于丹墀之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兵刑工三部尚书等立于丹墀之右,记注官、纠仪给事中、御史等侍立其后。

翰林院奉进讲章,左经右书,备陈于案。今日经筵的题目是由许敬臣亲自选定的,乃是阐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意旨。那讲官是个腰弯背驼,白发苍苍的老翰林,姓名天赐也懒得去记。

老翰林颤巍巍走到讲案前,行一跪三叩之礼,而后开讲:“…格物致知者,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也。诚意正心者,崇敬畏,戒逸欲,谨言性,正威仪也。修身齐家者,重正妃,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也…

。”天赐听得恹恹欲睡,强打精神,做出一付专注之态。阶下诸官与天赐心意相同,听得厌烦之极却不敢稍有失仪。纠仪给事中就立于身后,万万马虎不得,如果一个不小心被参上一本,那可大势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