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五年的冬天,因为里瓦几亚条约的不平等和屈辱,大清国内舆论哗然,民意沸腾,尤其是江南各省更是群情激愤。以四大报为首的南方舆论纷纷发表抨击性文章,反对里瓦几亚条约的订立。全国各地一些有名望的士绅也纷纷著文登报,对崇厚出使俄国竟然签订如此屈辱的条约而大加批评。
与此同时,朝廷内部的御史清流们也是对条约极其不满,不仅弹劾崇厚的奏折雪片般涌向军机处。更有甚者直接弹劾恭亲王等人认为用人不慎以致国家遭受屈辱,难辞其咎,弄得他们等人狼狈不堪,也只好上折子请罪。当然更多的矛头还是直接指向了当事人崇厚,对其无能误国,国人皆曰可杀!
面对汹涌而来的抗议折子和举国愤怒的情绪,满清朝廷为了平息众怒,维护朝廷体面,急忙宣布将崇厚革职下狱,待勘定罪。同时朝廷也汇集了各方各派的意见,共同之处都是反对批准里瓦几亚条约,认为流弊甚大,有失国体。
但是对如何处理这个已经签了字的条约却意见纷纭,总理衙门的意见是请英法德诸国出面斡旋,争取俄国人同意修改条约,这样可以避免剧烈的外交冲突---毕竟英法德三国的面子,俄国人也不敢不给吧!
左宗棠的意见简单明了,一个字---打!据说老左一看到里瓦几亚条约的文本就气得掀了桌子!他立刻命令镇守乌鲁木齐的刘锦棠的老湘军会同张五伢的义勇军准备出兵伊犁---左宗棠扬言绝不能在他的手上丢失新疆寸土寸地!
朝廷那些言官和京城的清流们也大多和左宗棠一样,甚至各部堂官、各大衙门京官也异口同声支持左宗棠的意见---这不刚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吗?这说明左大人还是一把打仗的好手,怕啥子老毛子---抽他!
已经回到京师交差的郭嵩焘在欧洲呆了数年,深谙国际外交规则,对国人的盲目冲动深为忧虑。遂不顾骂名上书朝廷指出现在的麻烦是崇厚在懵然无知的情况下,已经签订了条约。如果我朝先允后毁,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对于朝中主战的意见,郭嵩焘认为不到非不得已,不应轻言开战。沙俄不是阿古柏,一旦战事爆发,费财费
力,旷日持久,恐难预料。何况以目前大清国的实力,未必能和沙俄抗衡,一旦战败,恐怕要丧失更多的领土,与其如此不如先用外交手段,酌情而定。
各种意见不一却都有理,这令军机处大臣们犹豫不决,遂一股脑将意见报给两宫太后定夺。慈禧一看堆积如山的奏折头就大了!看着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各位大臣,听着他们乱哄哄的东拉西扯,心说你们这帮废物点心,一点主意都没有---本宫指望你们能办啥好事还真是问道于盲了!
她忍着气听了半天也没啥结果,终于忍不住了,厉声下旨传李鸿章、左宗棠、李旭火速进京商议国家大事!慈禧心里明白,是战是和都得指望那三个手握兵权的汉官巨头,没他们表态,和、战都不成!
保定的直隶总督衙门内,李鸿章接到了朝廷进京旨意后,和手下幕僚们商议如何应对此事。帐下首席幕僚薛福成分析了当前中外局势后,认为中俄之间大战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俄国人还在忙于巴尔干地区的事情,纵使国力强横可也不能一心两用啊。左宗棠虽然喊打喊杀的,但只要俄国人不想打,这仗就打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