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东林难办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68 字 11个月前

朱弘昭看着这女官鼓胀胸腹一阵荡漾,眨了眨眼睛,转身离去。

望着齐王离去的背影,女官想到齐王的目光,顿时感觉今日的朝阳格外的暖和。面目神情也明媚起来,或许,这是一个机会。

出内操场,顺三大殿东侧宫墙,朱弘昭握着百子大扇一步一摇,步履悠闲,向文华殿走去。

文华殿后是御药房,内阁办公的文渊阁就在文华殿前,与东西两处直房组成一处四合院结构宫殿。

要进藏书的文华殿,必先经过内阁所在的文渊阁。文渊阁东边直房是诰敕房,西边是制敕房。内阁形成决议后,由这两房进行后续工作,将决议制成敕书,该留档的留档,该抄送天下,或赐予个人都按规矩处理。

可以这么说,文渊阁后面的文华殿若被一把火烧了,朝廷的机要资料和档案,就废了近半。

翰林们来来往往,有来文华殿研读藏书,也有翰林在

文渊阁行走,增长见识,为以后的从政打基础。

这些行走在文华殿的翰林,不论老幼都是差不多的官服。当然,也有一个显目的,打扮与翰林不同,他是天启二年的状元郎,苏州人文震孟,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名字。

这位是万历二年出生,如今五十岁的状元郎和他祖父文璧一样,都是在这个年龄开始扬名。对了,文璧中年后以字行,字征明,也被写作文徵明。

不得不说,这爷孙俩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动人心魄。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同科二甲进士卢象升的火速升职,令文震孟这位状元郎多少有些脸上无光。看到齐王,他只是带着笑容,抱着一沓公文欠身行礼。

他是状元郎,没要必要不必对齐王行大礼。

但他有年龄优势,这是老人政治的时代。五十岁,正好是经验丰富,体能尚未衰竭的大好年龄。而他祖父文征明寿九十,文震孟相信自己早晚会走的比卢象升远。

李墨轩已在文渊阁前等候,这种地方他即使是锦衣卫同知,但没有圣旨私自进去,绝对会被一帮内阁老头领着老老少少的翰林们一顿胖揍。

接过王化贞的亲笔信,里面却是一张白绢,朱弘昭抖开竟然是王化贞的血书,新鲜血渍散着淡淡血腥,朱弘昭扫视一眼,露出笑容将白绢装好。

整理一下衣冠,抖抖袍袖,朱弘昭看着文渊阁三个大字,迈步进入。

六名内阁成员一知道齐王来了,就放下手头工作,前去迎接。齐王敢来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此行与战事有关系。

叶向高领着一帮老头也只是微微拱手而已,朱弘昭也还了个抱拳礼道:“叨扰诸位老大人办公实是不该,但本王却有要事寻叶阁老商讨。”

只找叶向高一人?看来不是与所有内阁成员一起讨论战事,叶向高直接问:“请问齐王殿下,是公事还是私事?”

朱弘昭从袍袖取出军机处奏折递给次辅韩爌道:“诸位老大人先看看,待本王与叶阁老商议后,诸位老大人再议议,后日朝议本王要上奏此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