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将军的再昏聩,也知道手底下的士兵战力高了,他们才会安全,有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有捞取军功的本钱。齐王和何冲对火器的使用分别立下大功,已经很明白的告
诉了各地边将,不是火器不行,是火器质量不行!
只要火器质量上去,是个人就能立下大功!
顺着这个逻辑,九边将领此时对优良火器的向往之心,等同于对军功,对升官发财,对扬名立世的向往。可朝廷开始革新各处官坊,但仓储里面的陈旧火器怎么办?
只能发放给一些战略位置不紧要的边镇,如太原镇、甘肃镇乃至是延绥镇。得到质量参差不齐的火铳,对这些边将来说就是鸡肋。他们想要质量优良的火器,不是压舱的破烂货。
再说,朝廷此时新打造出来的优良火器是优先补充到赴辽军以及辽军手里的,一旁还有一个东江镇嗷嗷待哺,其他各镇,先等着去吧。
既然朝廷不给,那他们只能私下设立工坊,打造优良火铳并以这些火铳代替军中的劣质火铳。设立工坊是需要成本的,可想要捞取军功不下成本怎么可能有这种好事情?
所以大同开九边之先,刘时敏非常的危险。一旦九边将领效仿,他刘时敏首当其冲。他是宣大镇守太监监军又如何?是天子家奴又如何?言官弹劾的就是天子家奴!
尽管他身为齐王之师,这一点有些令言官束手束脚,可该弹劾的还是要弹劾。毕竟,齐王也是讲道理的。九边
重镇不能拥有火器作坊,这是朝廷的共同底线。
当然,他们追究这事的时候肯定会忽略齐王府的匠坊:这明明是齐王打造玩具的匠坊,怎么会是打造火器的匠坊?齐王府工坊出来的火器?胡说,那分明是齐王千岁的玩具!
谁找齐王的麻烦,那就是找皇帝的麻烦,一旁还有魏忠贤这个阉贼虎视眈眈。恼怒了皇帝,放松狗链子,有的他们苦头吃。
弘赐堡告急,而大同守军只有刚刚赶来的刘时敏的三千标营,无力支援。围绕大同的各地戍堡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大同精锐力量随何冲、卢象升南下围堵林丹汗,其余兵力布置在塞外玉林、镇虏两城。
太原镇又因为晋商的事情,军中牵连是成批成批的,王威已经砍掉了原来的太原镇总兵,正在这里大杀特杀,全面清洗太原镇边兵,扫除其中与晋商勾结,或者干脆就是晋商子弟充当的将领。
这样的太原镇,还是在延绥镇帮助下镇压了内部不稳定因素。现在王威根本不敢放太原兵出营,一出军营就会失控,更别说支援大同。
山西各地晋商余孽作乱,飞熊、神策两卫,神机营七部都抽不出力量北上支援。此时此刻,能支援大同的只有
宣府镇兵马。
而这里,却出了一点点小分歧。
一直当傀儡的王化贞突然跳出来主张轻骑出塞,由后方抄击,将这伙入塞被堵在弘赐堡的蒙古兵再给堵在塞内,这个提议很有诱惑力。
再说弘赐堡丢了,还有大同坚城挡在那里,更能聚集蒙古骑兵,到时候再把弘赐堡打下来,就能将这两万多蒙古骑兵堵截在大同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