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大丰收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11 字 10个月前

进行升级改造。以蒸汽为动力的车头制造好,这大明的运河,也就该废了。围绕着运河兴起的城市、无数的蛀虫家族,也该败了。

战车厂设立很久了,年前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攻克钢质车轴技术,为以后大面积制造车皮做技术积累。

其实,现在山东那边已经制造了蒸汽汽车的模型出来,如同一个玩具一样,通过壶嘴喷出的蒸汽带动涡轮产生动力。能量浪费严重,而蒸汽设备又过于沉重,所以这就是个玩具。

烧好煤后,这是一辆勉强能自动前进的汽车,速度与步行差不多,还无法载重过多。

现在就等蒸汽使用效率更高、更大型的蒸汽机,这批蒸汽机以火车头设计为主,越大型,越能增强对蒸汽的利用率,因为使用的设备多了。

这项技术还处在保密状态,铁路不可怕,最多就是增加货物转运、调兵速度。还刺激不到南方人最深处的神经,一旦蒸汽火车出现,那南方就不是天高皇帝远了…

钢铁冶炼需要技术积累和总结,需要储备大量的人才。

蒸汽机械类,也需要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现在只是初期,就等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大面积铺开。

值得说一声的是,在慈宁宫食邑青县,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蒸汽机动力的纺织机,用来纺织帆布,为日益庞大的水师部队提供帆布是明面上的,以这里的帆布作为五年后军装改革的原料储备才是关键。

大明的布,通常都是农户女眷采买棉花,在家里纺线、织布,是农户女子常规的生存手段。

最典型就是徐卿伯,他祖上是徐州军户,跟着傅友德征战西南,扎根贵州。十岁时父丧,家徒四壁。他白日里外出求学,夜里就在他娘纺织机前借着蜡烛攻读,十七岁中举,次年中进士。

另一个典型就是顾炎武,顾家是江南大族,也有旁支庶流的分法。他一个叔父刚订婚就过世,便将他过继过去。他的嗣母王氏十六岁,未婚而寡也不愿意改嫁,就靠着一座纺织机,养着母子俩。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劳力,大明不缺劳力,可工业化的进度会大面积冲击现有市场。所以蒸汽机很多地方都在用,产出的东西也是内部消化,尽量少影响现有经济。

等各方面储备充足后,才会抛出来。

现有的小农躬耕、男耕女织的经济体系被破坏后,必然会有大面积的破产百姓。只有储备大量的物资,尤其是粮食,才能以官方赈济的方式,稳住地方,稳住民心,撑

过最初的转型期。

否则大面积的百姓破产,朝廷又没有粮食来赈济,后果是什么,崇祯时期的陕西大乱已是很典型的例子。

陕西大乱最坏的影响不是糜烂陕西一地,而是流寇四处蔓延,将一处处的生产体系破坏,进而破坏整个经济,导致受灾的人越来越多,穷苦人越来越多,物资流通更是不便,最后导致全面崩盘。

什么时候财政改善,储备足够的应急粮食后,才会祭出蒸汽机这样一道历史进程大杀器。

大明是此时最大的国度,这里的经济体系通过宗藩朝贡体系、海贸影响着整个世界。

英国的跑马圈地根本行不通,双方的格局不一样。

勉励一番战车厂的人,朱弘昭驾着牛车慢悠悠回养心殿。

天启的乾清宫,他不想住,睹物伤怀是一回事,心里愧疚也是一回事。

他还筹谋着建立一座更大的宫殿,就等这个五年计划之后看情况。如果可以,将会在八百里关中建造一座行宫,建立西京百官体系。

养心殿外,朱弘昭拿了今年的新土豆,在火盆上烤着。

司礼监众人赶过来,聆听指示:“土豆是好东西,可再三对宣大发布告示,依旧有人畜中毒事情发生。这回承天门赐宴,要把这个事情给百官讲清楚。土豆枝叶、果实不能吃,只能吃地里的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