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还没亮时,朱弘昭夜宿的琼华宫就忙碌起来。
一队净军装载温室产出,装车会运往梅楼。
正殿,朱弘昭懒洋洋躺着,腰酸。
坐在梳妆台前的宝卷容光焕发挽着发丝,戴上女官统一的软翅唐巾。文化的影响力是恐怖的,蒙古人那边的单耳挂饰,皇帝喜欢的抹额、对襟比甲、帆布坎肩儿,彰显勇武志气的纹身,现在都在流行。
钟鼓楼晨鼓响起,朱弘昭搓搓脸爬起来,穿上坎肩,披一件外袍来到窗口拉开窗户,清凉空气扑来,深吸一口气,皱眉:“正是中夏,这气候让人担忧呐。”
缠着丝带,宝卷点头:“可不是?听闻昌平那边、还有西山都落了霜。就连卖的桃子,都比往年涩了些,硬的崩牙。”
北方气候越向北,海拔越高,变化的影响越明显。还好,今年北方已经大面积铺开土豆种植,再大的灾害,也影响不了土里的东西。
此时陕西岷州卫,申都寨。
杨肇基巡查武备驻节于申都寨,岷州卫很大,与西边
的洮州卫是抵御南端高原诸族的前哨。三十年前松藩卫作乱,当时的甘肃巡抚徐三畏驻节此处,继田乐之后再次弥平叛乱,同时亲自带人出入穷山恶水中监工,修建边墙,类似于弱化版长城,沿着山川走势修建。
来这地方巡查不久,杨肇基就感受到岷人与洮人的冲突,不是什么大冲突,而是从祖祖辈辈就积累下的小龌龊,起因是要改土归流设置府县隶属关系。
洮人认为自己物产较岷州丰富,人口更多,应该设立以洮州为核心的洮府;岷人认为这边给朝廷立下的军功大,还有是贡物党参唯一的产地,而且洮州卫北已经有了一个临洮府,府治所在就该在岷州境内。
这地方军政事务都是土官掌理,没少因为这个事情询问杨肇基。流官怕杨肇基这样的大将军,而土官不怕,老子是世袭的,皇帝都不撤,你能撤我?
岷州卫有南北两个军政核心,北边是岷州卫城,地处三岔口,依山傍水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南边是西固城所,也就是后世的舟曲。彼此官道连接,山路如蛇盘山一圈又一圈。
杨肇基从西固城向北所核查武备,沿途经宕昌驿、脚力寨、岷州卫城、梅川驿,向东出原由官道走在新修的官道,来到了申都寨。
经过申都寨后准备去改名为武山县的宁远县,大明有两个通州南北通州,永宁这么好听的地名更有好几个,都是府县一级的同名机构,为了省麻烦减少误会,县以上的地名开始整改。
武山县改名,是杨肇基改的,在锁龙寨与武山之间有卧牛山,这边地势之险恶,将杨肇基给吓住了。
没有其他山路可走,只有一条与河水伴行的平坦路。走起来很方便,可两侧卧牛山笔直笔直,高三四十丈,直的让人绝望。简直就是天然铸造的城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是顶端,竟然是平坦的,天然的要塞!
这也是南边锁龙寨的地名来源,只要守住卧牛山,南边杀来的吐蕃也好,蒙古诸部也罢,都只能铩羽而归。
武山县驻扎一营精锐,这里是杨肇基做最坏打算设立的据点。若南边一路失守,卧牛山就是他建立武勋的地方。
一早,天气晴朗,杨肇基留下一队亲卫作为教官,操训申都寨略显荒败的三百守军。就带着近乎一个满编三千人的亲卫营走向锁龙寨。
“父帅,这岷州卫可真是好地方。”
他的长子,杨御萌扭头四望笑吟吟,漫山葱郁,点点山花成团绽放,更有采药少女背着背篓挖药的同时,采摘
鲜红的山丹丹花唱着山歌。
几乎每日,都会下一场小雨,每日清晨山岚雾气弥漫,宛如仙境。相对于他去过的西北其他地方,岷州卫气候宜人。又无西南瘴气,实在是难得。
杨肇基来过几次,之前是视察修路进度,现在是为了武备。摇着头,杨肇基道:“岷州环境自有独到之处,故能孕育党参。世上哪有只有好事没有坏事的地方?祸福相伴,你是不知山民之苦,入秋后,这里一片荒凉如同大漠戈壁。近乎是七山二水一田,有个灾害,当真是饿殍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