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七,有史以来第一个八月的七夕前,皇城武英殿。
明日七夕侍从司将要放一个短假,一大早一个个入宫时都神清气爽,明天放假意味着什么?当然是今夜可以好好的去秦淮放松放松。
卢象升提着长嘴热水壶给各处添茶,抱着茶碗坐到窗户旁,打开匣子取出半夜司礼监送来的各处折子,很多都是决议通过的副档,让他们了解各处的进展变动。
很快曹化淳打着哈欠来到武英殿,随行而来的宫人提着一笼笼食盒,卢象升要了一叠绿豆糕,捏着糕点细嚼慢咽,翻着一道道副档。
袁枢在档案区域打开铜锁,取出一个沉甸甸铁箱子。
“拿去,赶紧誊抄。”
曹化淳从铁箱子里找出一份折子副本,转手递给
其他内侍。铁箱子里的都是以前积累的提议,都是制订了完整细则的妥善提议。是那种取出来,就能颁布的成体系提议。
正本在袁枢手中,紧紧握着这道折子,他可没有一点轻松的状态,有的只是沉重。
原定于两年后,两瀛省初步稳定后开始施行的大计划,现在不得不提前举行。
两瀛省生产恢复很快,那边的人似乎对战争、生死有着一种独特的适应性,一年的时间就恢复了秩序,农业生产、工艺品、特产都已恢复到开战前期。
这也正常,任谁天天睡在地震不绝的土地上,每日还有武士大人提着刀子要杀人的地方上,对灾难的适应性自然会很强很强。
根据昨日两瀛省通报的粮食产量各出口货物来判断,再有一年两瀛省也将赶上国朝发展的脚步。这是好事情,物资产出大幅度上升,都是在给内陆输血。
可正因为这样,才不得不提前放血。
否则等两瀛省经济规模膨胀后,朱弘昭担心自己
舍不得放血,故而思考一夜,让袁枢取出既定提议,再修改修改,在年末施行,早早将这个后患给瓦解掉。
不然两瀛省经济膨胀起来后,又有更为密切的交流,那里的粗铁冶炼限令会自己突破。那边的工匠没有这个能力,大明的商团会想法子给突破。
那边人力成本相对于内陆而言,几乎低微到可以忽略。厂子里死了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就这么好欺负。
再加上南巡压迫,南方、北方资本向瀛洲转移的迹象显著,再不放血,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鬼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还是内陆人口基数太大了,供不应求的同时还有天灾作祟。
今年夏季反常的气候,根据历史经验来推断,就算明年夏季气候正常,也会发生大规模的蝗灾。所以人口压力造成的粮食压力,始终是悬在他头顶的一把剑。
只有迁移人口,一增一减后,将极大的缓解西北缺粮问题。
土豆虽好,可真的不能做主粮。现在大明的人口平均身高接近后世,若真靠着土豆过日子,人口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会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