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大灾荒序曲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84 字 10个月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土豆这种易储运还能填肚子的作物,在军粮体系中被朱弘昭勾去主粮的地位,只能做二等辅粮,连小米、黄豆豌豆、青稞、荞面等杂粮都比不上,与豆腐一样是二等辅粮。

拿土豆做主食给军士吃,吃上几十年,以后的军队能不能跑起来,还是一个大问题。

誊抄好的折子送到各处,都是心里有底的,除了卢象升。

看着这份折子内容,卢象升瞪大双眸:“骇人听闻!”

简直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竟然人为要在两瀛省制造一场大饥荒,目标是饿死千万…

“伯应兄,这…这是谁的提议?”

卢象升感觉天旋地转,不是他过于仁厚,而是世俗观念如此。

朝鲜、日本与大明、中原一衣带水,都是汉化极深的国度,所以朝鲜并入大明,反对的只有上层,下面的百姓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反对?

朝鲜这个王国很擅长学习,大明好的一方面没学多少,党争、腐败、压榨百姓的手段倒是学的青出于蓝。别看地方小,这地方之前的税制可是重的让人想不明白。

大明原来的子民也觉得正常,汉朝时朝鲜所在的三韩就在版图内;再说朝鲜又是箕子后裔没什么问题,并进来自然就是一家人。

日本也是如此,在现有观念中,日本战役是一场收复战,收回徐福东渡时携带过去的后裔。而且中原历代动乱时,东渡避难的汉人也不少,都认为将日本收回来,收回来的也是炎黄后裔。

自然,卢象升眼中两瀛省的子民,也是根源上的

华夏苗裔,大明子民。

可现在,竟然要做这种事情,简直是难以想象。

“稍安勿躁。”

袁枢神态平和,放下笔起身,拉着卢象升往外走,卢象升甩了甩手臂,眉头拧着,跟着走出去。

武英殿外台阶上,袁枢掏出鼻烟壶吸了吸,问:“建斗兄,何至于此?你这怒气冲冲的样子,会让人笑话。”

“笑不笑由他人去!”

卢象升扬着手中折子,双目眦圆看着袁枢:“伯应兄,瀛地一年两熟,今年已供国朝米七百万石,上半年税收五百万,如此重要的出产地,可比三个湖北呀!若这么毁了,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元气?每耽搁一年,朝廷就少米粮千万石,税千万。如此之重,去何处填补?”

袁枢挑眉,松了一口气,卢象升还不算傻,没有去问为什么故意要饿死千万人,而是站在国家收入的大局上来看问题。

这说明,对于那千万人的死活,相对而言卢象升是不在意的,在国朝收入和千万人死活上,卢象升更关心前者。

见袁枢那模样,卢象升就气不打一处来:“伯应兄,国朝艰难时你我同在户部,一个铜板恨不得当两个用。如今瀛地二省堪比浙江、福建赋税,白白没了这么一大笔钱粮,可都是朝廷的损失呀。耽搁、延误的事情,可都是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