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圣训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03 字 10个月前

叶向高坐在百官最前,拱手微微俯身,摸着良心说,他走到这一步都是被皇帝逼出来的。

更觉得这五年,是一种赎罪。

缓缓摇头,朱弘昭道:“本朝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说。朕只望着君臣协力齐心同德,应对好中外诸事,留子孙一个平安强盛的世道。”

百官挺直腰,在座位上微微俯身:“臣等敢不效死?”

朱弘昭又是摇头,神情积郁道:“值此新旧交替之际,朕本不欲多言,然而不可不言。”

一个个打起精神来,什么是真正的政绩,对于能上殿的官员而言,皇帝的赞扬就是真正的政绩。

这个事情也压在心头很久了,朱弘昭不得不在这个隆重的场合说出来以增加份量:“国朝官吏的确有功于国,本朝前五年发展可谓是天翻地覆。因此不少人产生了满足心思,以至于止步不前,甚至还有后退者。”

“朕今日也长话短说,新一届五年五条大政要抓紧,但吏治更要抓紧。官吏的能力朕是放心的,让朕不放心的是官吏的心态。不少人开始懒惰下来,虚以委蛇,做事邋遢推卸责任。”

“朝廷是天下大公之地,百官之位是公器,有德有才者居之方能安天下人之心,堵天下人之口。安堵天下,就在于一个公字。如何奉公,不能抱着混日子的心思,少做少错的这类小心思,朕并不喜欢。”

“得过且过混日子,这种差事是个人就能干。都想着西北设立四省缺乏官吏,自以为安稳无忧。这就错了,朕不介意再行那风雷之事。”

“甚至,朕听人自诩为国本之所在。错了,国本不可能是文武百官,连朕也不敢自诩国本之所在。所谓国本,乃是黎民万姓。疏导万姓,治理好他们,上下君臣才能说是安固国本。或治不好,不去治人治己,与国本何干?”

大殿内寂静一片,没想到皇帝会在这个时候说这个事情。

尤其是袁可立,老脸发红。这是明明白白的警告,也是打脸。你抓不好吏治,当心皇帝掀桌子,将第二届将府打成千疮百孔的筛子。

没法子,取得一番成绩后,人人都开始懈怠下来。这与朱弘昭的理念不同,拿了俸禄想混日子,开什么玩笑?

朝廷这么大,基本上是唯一的垄断机构。又没有什么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压根儿就不怕你跳槽。想要名利双收,就老老实实爬到桌案上工作去。别想着花天酒地,呼朋引友搞什么座谈会来刷名声。

稍稍沉默片刻,饮一口茶,朱弘昭道:“朕要的

无非是一个世道安宁平靖兴兴向荣,百姓安居乐业,国朝威压四海的世道。这种世道要一步步治理,可谓步步维艰。官吏如朕之双手,若手段疲软不愿幸苦,盛世如何能成?国朝威压四海,一统世界之伟业,又如何能成?”

“朕自诩慷慨,若有大功于国朝者不吝赏赐。割土封侯伯,丹书铁劵哪样会少了?望卿等自重,再幸苦五年。朕不是不让诸卿过安乐生活,而是居其位谋其事,要对起掌中官印,还要对得起一身所学以及良心。”

群臣闻言尴尬,这种时候该叶向高或袁可立上前拍胸脯立下军令状。可已经不干叶向高什么事,可又没有正式将相国金印交给袁可立,导致袁可立上前答话或不答话,都不合适。

叶向高也是如此,一个快要走的人,上前答话或不答话,都不合适。

气氛尴尬,朱弘昭神情自若环视扫着殿中文武官吏,他有什么好尴尬的,他是正式质疑、警告相府小

心行事。

呼一口浊气,叶向高将身侧的相国金印印盒抱到面前小几上,挺直腰背道:“皇上圣言,让臣惭愧。”

“不干叶公的事儿,国朝改革时,既要发展又要狠抓吏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眼前朕也是提前言传一声,希望袁爱卿警醒,莫要等到底盘基层糜烂后,再行大刀阔斧之事伤了国朝元气。”

他这头点出袁可立,袁可立这才松了一口气,身子微微前倾拱手:“皇上圣心高瞻,是臣驽钝了。”

缓缓点头,朱弘昭指着相印,神情更显严肃,张嘴也是呼一口气:“叶公,转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