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得让执失思力把话讲完,看看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吧……
但在与突厥人打交道这方面,李世民还是比萧瑀、封德彝在行。就算执失思力没能说下去,李世民对颉利可汗的意思也再清楚不过了。如今大唐已经统一了天下,只剩下梁师都借着突厥的扶持苟延残喘,颉利可汗就算再雄心勃勃,也不会真的想要与李唐一决雌雄。他们之所以组织倾国之兵南下,其实就是趁着唐廷因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新君继位而局势未稳时,想要要挟唐廷,给出更多的价码来求和,所以才带着突厥各部全都过来,看上去是一起来打仗,实际上都是想要来打秋风的。
而颉利可汗派出执失思力来做使者,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执失部作为李唐人民的老朋友,自然更容易得到唐廷的好感,一切都是为了方便日后的谈判。
所以,当萧瑀、封德彝劝李世民依照礼节将执失思力遣返的时候,李世民一口拒绝了,他说:“我如今要是让他回去,突厥人会以为我真的怕了,气焰就更嚣张了。”当即下令,将执失思力交给侍中高士廉,将执失思力拘禁在门下省。
李世民不喜欢被要挟,更不喜欢被牵着鼻子走,这十年的征战告诉他的一个经验就是,当敌人摆好了一个局等着你钻进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桌子掀了,再摆张新的。
于是,这个刚刚继位的大唐皇帝丢下议政的大臣们,不由分说,径自披挂,穿上了他金色的铠甲,略作安排,便带着高士廉、房玄龄一起跨上骏马,离开东宫,从玄武门飞驰而出,经过城北禁苑,还有汉魏长安故城的断壁残垣,不久便抵达了长安故城不远处的渭水便桥前。
桥的那边,是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带领的十几万突厥大军,一眼望不到头。李世民在渭水南岸桥边的高地上远眺,要确认一件事情。
他对战场形势判断方面的天赋,让他可以看一眼敌军军容,便能知道对方是否可以战胜,这几年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强敌的伎俩,都逃不过他的一双火眼金睛。这十年来,除了他初出茅庐时受挫于西秦霸王薛举的兵锋以外,唯一吃过亏的便只有刘黑闼的河北军了。而此时此刻,渭水对面的这些突厥兵军容不整,这更坐实了李世民的判断,草原各部这次组团南下,不是派了精锐大军要决战,而是跟团旅游来了,只是想凭借人多势众,且李世民根基未稳,趁机讹诈一大笔钱。
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李世民立马在水畔高地上,朗声言道:“颉利可汗!吾李世民也,汝为何负约!”话语如风,带着帝王的威严,传到了对岸。
正沉浸在前往大唐首都旅行的喜悦中的突厥将士们,忽然见到对岸李世民到来,横刀立马,凛然生威,金色的明光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如天神下凡一般。李家二郎征伐天下的传奇故事也在突厥各部流传着,那首秦王破阵乐也在草原间传唱,突厥各部酋长及部下,无论是否与李世民是故交旧识,都情不自禁地纷纷下马,向这位年轻的大唐天子参拜。
继而渭水南岸烟尘滚滚,驻守长安的禁军们听说天子自己带着几个人到前线去了,连忙一起紧急点兵追了出来。一时间,战旗和甲士们遮蔽了整片渭水畔的原野。
颉利可汗面对李世民这样的阵势,也不禁暗暗恐惧起来。而且,执失思力迟迟不归,也让颉利可汗有些担心,执失部一直与唐廷关系不错,要是执失部与唐廷联手对抗他,那形势就大大地不利了。
从长安赶来的禁军将领渐次觐见,还有萧瑀、封德彝等大臣们也匆匆跟了上来。侯君集、段志玄等大将争相上奏,请求出战,唐军将士们见天子冲在前面,不由得生出了一股血勇,士气大盛。这时李世民摇摇头,下令各军退后列阵。
天子之命无人敢不从,禁军诸将于是下令后队改为前队,退后里许,列起军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