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玄武门的余音

没想到李瑗真的一语成谶,王君廓杀了李瑗之后,虽然如愿以偿成了幽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但却因为后知后觉地没发现朝廷风气的变化,而疑惧不安起来。他奉诏入朝时,秦王府十八学士出身的幽州长史李玄道托他带信给亲戚房玄龄。王君廓路上拆了信,却发现信中内容全是草书的暗语,王君廓根本不懂以前秦王府的这一套地下联络体系,还以为是李玄道在举报他,于是立刻落荒而逃,投奔突厥。

最终,在前往突厥的路上,王君廓被途中的乡村农民给杀了。

玄武门之变后的几个月里,天下各州县就处在这样游移不定的徘徊当中,建成、元吉余党逃亡在各地,虽然李世民已经明令赦免了这些余党的罪,但经历过隋代的虚伪矫饰风气的各地官员们,大多都是官场老油条了,朝廷虽然明面上说赦免,但谁能保证这道赦免下来,是真心还是假意?毕竟从前周、前隋到武德年间,这种引蛇出洞、放线钓鱼、政令与实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凡有经验的地方官,都会觉得太子李世民不是真心想赦免这些党羽们的。

所以,到处都是州县官员捉拿住建成、元吉余党,要扭送中央讨赏的情况。

谏议大夫王珪也不避嫌,直接就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李世民,请他拿个主意。李世民也意识到了问题,于是下了严令,禁止继续举报,如果有人拿勾结建成、元吉、李瑗的事情来向官府告发的,必须予以严惩。李世民还派出了魏徵,到关东各地巡视,宣传朝廷对待这些余党们的人才政策。

以魏徵这样的建成前任心腹来带领政策宣传队,没有秦府旧将监督,一切全凭魏徵这个宣慰使全权裁断,足以看出李世民对魏徵的信任。魏徵本人就是最大的招牌,到关东去现身说法,让州县官员们还有那些原本有疑虑的余党们亲眼看看,连魏徵都被重新重用了,李世民的赦免政策还需要再怀疑吗?

魏徵出巡到关东,在磁州便遇到了带着枷锁被准备送往东京的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师行,魏徵见状,立刻为他们解开了绑缚,自作主张赦免了他们。

这件事情,远在长安的李世民早就通过眼线得知了,开心得像是个孩子——国士以待,国士以报,他真的获得了魏徵的忠心,而建成、元吉留下的其他各路人才,就更势在必得了。

两个月的时间,皇太子李世民的新政风风火火地展开,朝廷内外气象一新。各个州县也基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李世民的政令,除了幽州都督李瑗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之外,天下一片稳定,百姓继续休养生息。

被架空了的李渊,也许是感觉到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无可挽回地结束,索性连皇帝这个尊位也不再恋栈了,下诏传位给太子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安心在宫里养老。八月初九的甲子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大赦天下,成了大唐帝国的第二位皇帝。

然而,李世民虽然当上了皇帝,但还是住在太子的东宫。本该由皇帝入主的太极宫里住着的也依然是退休后的李渊。李世民已经有了杀兄弑弟,囚禁父皇的前科,实在不想再刺激他的父亲,并担上逼父亲搬家挪窝的名声了。

更何况此时他刚刚继位,天下虽已平定,但仍然残破不堪,全国只剩下两百多万户,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局势还并不明朗,朝廷内外的实权将领里可能还有人野心勃勃,李世民需要把父皇留在他视线可及的地方,以防万一的事变。

事变终于来了,但这次不是来自境内的州县军卫,而是来自北方的突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