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治放弃幻想,准备正面与长孙无忌的势力开战之时,很多在长安城追逐梦想的官员从中看到了机会。

多年以后被评价为奸臣的李义府,就在其中。他确实是个小人,但这个“小人”,不是说他道德卑下,而是说他的身世低微。和世代官宦的士族、门庭显赫的勋贵们不同,李义府是寒门出身,先祖做官做得最大的只有他的祖父,官职是射洪县丞,一个九品芝麻官。这样的家族,虽然在县里混得还不错,但在世族豪门眼里只是不入流的蝼蚁,在一个论门第、论出身的时代,李义府如果要进入仕途,充其量只能做到八、九品的地方小官。

但唐朝继承隋制,发展起了科举制,给了寒门子弟跻身中央朝廷的机会。李义府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成为进士,终于有了被上层社会赏识的机会,随后被刘洎、马周等宰相发现了特殊才能,成为监察御史,并随侍当时还是晋王的李治。

他的这项特殊才能,就是写材料。

任何时代,材料写得好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才能,达官贵人们的奏章、公文,都需要有个得力的人来操刀,将领导的想法落实到笔头。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名臣、宰相都是领导秘书出身。李义府相貌堂堂,人又机灵,文笔又过硬,所以成了李治的得力助手,伴随着李治从晋王变成了太子。他曾写《承华箴》奉上,文中规劝太子“勿轻小善,积小而名自闻;勿轻微行,累微而身自正”。太子李治将《承华箴》上奏父皇,太宗览毕大喜,称:“朕得一栋梁也!”下诏赐予李义府帛四十匹,并令其参与编修国史,担任弘文馆直学士。

在弘文馆,李义府与来济都是最优秀的笔杆子,被并称为“来李”。但是,来济因为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儿子,原本就在门阀圈子里,所以升迁得特别快,到了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已经成为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而李义府没有家世、没有背景,职事官七年没有变过,就只不过是一个中书舍人。

这其实也是李义府的运气问题,此时长孙无忌名震朝野,权力达到顶峰。而李义府是刘洎、马周举荐的,这二人正好是长孙无忌曾经的对头,再加上李义府没有背景、靠山,行为举止也没有什么贵族范儿,所以一向骄傲的长孙无忌一直不喜欢他,甚至有点讨厌。得罪长孙无忌之后,李义府便被寻了个理由,被贬为壁州司马。

这种五品官员的人事调动,如今都是长孙无忌说了算的,中书省大笔一批,转给门下省,只要门下省复核盖章之后,李义府就该乖乖被贬出京了。好在李义府还在中书省当官,提前秘密打听到了消息。可他无权无势,打听到消息又能如何?得罪了大佬必定只有自讨苦吃。

走投无路的李义府急忙找到了同为中书舍人的好朋友王德俭,急切地商量对策。王德俭还算够义气,透露给李义府一个重要机密:天子想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是苦于长孙无忌等宰相们的不同意。

到此时为止,天子李治为废后而做的一系列筹划,全都仅限于皇室内部的核心圈子里,不单是普通老百姓,就连李义府这样身处中书省这样的中央核心机关的普通官员,都对此一无所知。王德俭兴许是因为和太原王氏沾边,这才略微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他建议李义府,如果能起头建议天子立武昭仪为后,兴许接下来可以逢凶化吉。

李义府在中书省虽然是边缘人物,但也明白王德俭这个建议非同小可。

中书舍人官居正五品,有权直接上书谏言。要是他上奏建议“废王立武”,那就是把暂时还被压在宫闱中的这场废后风波,直接撕开包装,赤裸裸地放在朝廷的眼前,让群臣议论。这事要是成了,李义府兴许就有机会再向前一步,谋得更高的发展;可如果这事儿没成,李义府就得罪了所有王皇后的支持者,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长安城数也数不清的达官贵人们。

留给李义府考虑的时间很短,因为贬谪他出京的诏书很快就会经过门下省的用印,正式下达。绝境中的李义府终于狠下了决心,他原本就是赤条条一身,没有家族庇佑,亦没有家族的牵累,如今已经得罪了长孙无忌,其实也没有其他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既然如此,那何不赌一把,博取那翻盘的机会?

这一天,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在宫禁之中的内阁值晚班,这天夜里,他用浑身写材料的解数,写下了一封酣畅淋漓的谏言,仔细誊写完毕之后,叩响了天子李治的御门,大声疾呼:“臣谏言: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兆庶之心!”

李义府自己并没有完全料到,这一封上奏,竟然意外地成了天子李治逆势反击的序曲。

听闻李义府的上奏,李治大喜,亲自召见了李义府,和他彻夜长谈,然后赐给他整整一斗珍珠。听闻李义府马上要被贬官外放,李治爽快地大手一挥,吩咐说,就别让他出京了,还是留在中书舍人的岗位上。

李治非常高兴,因为自继位以来,和他打交道的朝臣主要都是政事堂的宰相们,对于四品以下的官员,李治其实并不太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李义府的谏言让李治发现,这个朝廷其实并不完全是长孙无忌一手遮天,还有很多略低一级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员们,对长孙无忌这些领导班子并不是很感冒,也很支持他立武昭仪为后的想法。只不过李治身为皇帝,住在宫禁之中,平时无法与这些支持他的臣子们通气。要是把自己的意思传递出去,就一定会有大臣站在他这边,在朝中形成舆论,来倒逼长孙无忌和他的党羽们。为了更好地传递出天子废后的意思,武昭仪还专门悄悄地派遣密使去嘉奖李义府。李治也开口,破格提拔李义府,将他连升数级,担任中书侍郎,也就是中书省的副长官,一举进入政事堂宰相的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