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今日之域中,谁家之天下

致中原朝廷:我这个可汗的女儿,自然应当嫁给天子的儿子,武氏乃是小家小户,门不当户不对的,居然还冒充皇子来通婚,实在是自不量力!……

神都洛阳宫里,女皇武曌拿着默啜的这封书信,又一次气得银牙咬碎。默啜在书信里把武氏一门连同武周王朝羞辱了个遍。此时的默啜正率领突厥大军扫荡河北,武周官军对此毫无还手之力,观望着不敢出战,犹如一大群废物点心,甚至连补充的兵源都征召不到。入侵河北的突厥军其实总共就只有两千人,要是武曌知道这个情报,那就更得气昏过去了。

武曌按压着怒火,明白自己消灭不了默啜,只能徒劳地用起她的传统手艺:将默啜更名为“斩啜”,也就是“天杀的阿啜”。她这种灭不掉对方,就只能画个圈圈诅咒对方的行为,不禁让人怀疑当初宫人举报她悄悄行厌胜之术,有可能并非虚构了。

十年前武德充沛的天朝上国,如今已经沦落为突厥人的经验包。河北的军情传到了周边各国耳里,西北的游牧部族也动起了轻视中央朝廷的心思,开始倒向默啜可汗这一边。李唐被武周取代,在各国的影响并不好,虽然各国礼貌地招待着周廷派出的使者,但各国敬畏的、向往的,都是那个有着两代天可汗的大唐。

甚至连孙万荣围困幽州城时,还公开向周廷发布檄文说:“何不将庐陵王(李显)归还给我们?”虽然孙万荣只是假情假意地这么一说,但却或多或少代表了契丹各部的真实心意。

这些事情让女皇武曌更加清晰地审视起自己如今的权位。也许就算她建立了武周王朝,也无法让武氏的后代成为太子,因为从朝廷百官到普通百姓,甚至外邦诸国,全都是一颗红心向着大唐。而她的侄子们,包括武承嗣、武三思,全都不堪大用,肩负不起统治天下的重任,这一点,武曌自然也心知肚明。

前不久,武曌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巨大的鹦鹉,扑腾着想要飞起来,但是两只翅膀已经折断,再怎么扑腾都只是徒劳。

她把自己的这个梦境告诉了她信赖的狄仁杰,请他来解梦。

狄仁杰是武曌一手提拔上来的。从垂拱年间开始,狄仁杰逐渐晋升成为宰相,但没过多久就因来俊臣的诬告而被贬官外放。此次抗击契丹有功,狄仁杰才又回到了朝堂,成了武曌所信任的大臣。

儒家伦理讲究君臣之义,君臣之间有道义的锁链,如同一道契约,臣子守住自己的节操,来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唐周改朝换代之际,很多高宗朝的老臣们都选择了反对,而后从容地走向酷吏准备的刑场。但狄仁杰不同,虽然他是朝堂上硕果仅存的老臣,但却是武曌提拔上来的,并没有太多道义上的负担,因此可以问心无愧地告别李唐,立足于武周的朝堂之上。

即使如此,狄仁杰仍然一直婉转地劝说武曌,立她和高宗的亲生儿子为太子。当然他的话更加巧妙,抓住武曌的软肋循循善诱地做着思想工作:“天皇大帝将两位儿子托付给陛下,如今陛下却打算将帝位交给别家的人,这不是辜负了天皇的嘱托么?”狄仁杰继续劝说道,“况且侄子和儿子,哪个更亲?陛下立了儿子,那么以后每朝每代,陛下和天皇都可以在太庙被祭奠。可如果立了侄儿做皇帝,以往可没听过天子要把姑姑立在太庙里的。”

对于狄仁杰,武曌还算客气,“这是朕的家事,狄卿就别管了。”此时武曌摆起架子自称为“朕”,其实是话里有话,暗暗警告狄仁杰,不要管太多。

但狄仁杰毫无惧色:“王者的家是四海宇内,所有事情,都是陛下的家事!何况臣忝为宰相,怎能不过问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