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负面新闻什么的,只要能增加宣传目标的曝光度,那负面一下也没什么关系。

更何况林有德的最大目标人群是社会上的年轻人,是那些正处在叛逆时期的大大小小的孩子,社会主流越反对,越神经质,他们就越喜欢。

这些宣传效果相当不错,许多年轻人出来工作的最大目标就是买电视,而电视机也成为林有德在十多年前推出的摩托机车之后第二个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产品,磁带录音机则紧随其后。

和电视机的销售相应,林有德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几乎占领了百分之八十的输出市场,在林有德忙着拍摄自己的电影的同时,他之前拍电影时带出来的学生正忙着拍电视故事片。

这些人制作的第一批电视节目中,有改编经典歌剧而成的《哈姆雷特》,有从小说改编的《基督山恩仇记》,还有以战争时的纪录影片剪辑而成的战争纪录片,还有歌舞表演的现场剪辑版等等。

这些节目良莠不齐,但是现阶段能提供电视节目的公司只此一家,加上人民群众的口味还没有被养刁,所以竟然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

第1034章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1950年5月,林有德终于在北极圈内挪威所属的岛屿上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核弹。

之所以这么迟,是因为这个时空的林有德对核弹的需求并不大,他已经有一件大杀器在手了,那自然可以慢慢折腾核弹这东西了。而且因为德国的火箭技术比美国要更好,所以拥有核弹之后反而是德国会首先形成核威慑能力,因为德国用火箭就能轻而易举的把核弹发射到英国,而且这种投送几乎无法拦截。相比之下美国人只能用轰炸机来投送核弹,在德国防空网完好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直接将核弹投到德国头顶上。

当然,美国人现在正在努力研制同温层堡垒,以求能够在德国防空力量控制的高度之外进行攻击,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林有德的航空企业也在拼了老命的提高德国空军的作战高度,林有德开发的高空截击机,作战高度已经可以抵达同温层。

而且,这个时空的德国人在空气动力等方面远比美国佬有优势。

在另一个时空,德国虽然弄出了飞翼式的ho229和前掠翼的ju287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机体,但相比财大气粗的美国佬,德国人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积累明显不足,毕竟只有美国佬才能一个接一个弄出各种实验用的玩具,战后也只有同样拥有大量资源的苏联有办法和美国分庭抗礼。

国防工业尤其是航空航天工业都是超级烧钱的项目,不是每个国家都能烧得起。另一个时空,一开始英国和法国还分别研制自己的战斗机,但随着航空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烧钱度也直线上升,烧着烧着英法都烧不动了,只能走联合研制的路子。苏联虽然一直在和美国拼着烧钱,看起来好像五五开的样子,但烧到最后苏联把自己烧死了——当然苏联挂掉也不光是军备竞赛烧了太多钱的原因,但如果没有这种玩命的军备竞赛,苏联大概可以多存活一段时间。

而另一个时空的中国,一开始是根本烧不起,只能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发展经济,什么先进玩意儿看到都只能流口水。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为毛不打,觉得中国太怂,但其实当时中国军方自己心知肚明,就算美国佬不来帮忙,中国军队也不一定能干死台湾,当时中国空军手里的三代机算一共才24架——你没有看错,24架苏27就是当时中国军队手里全部的家底了,其他都是八爷七爷还有六爷。就算算上96年从俄国交付的第二批购买的苏27,中国军队一共才48架三代机,而且因为几乎没有配套的电子战能力,这些飞机都不能算是形成了战斗力。

后来终于有点钱了,烧了好多年,才在以色列和俄国的帮助下烧出了自己的三代机歼10,但歼10型最开始的设计并没有军迷们想象的那么好,尤其是进气口和机体之间的那几根结构强化用的柱子,更是让这型战斗机的时髦度降低了好几个档次——平时军迷们总说时髦度低才有战斗力,但事实上,在飞机这个领域,还就是时髦度高的战斗力高,气动能力越好的战斗机外形看着越漂亮。

再后来又烧了很多年的钱,做了很多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终于把歼10的棍子给拿掉了,搞出了歼10b,光从这个过程,就知道独立开发战斗机是多么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