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郎君稍稍一愣,朗声答道:“我喜闻鹤唳,我喜观鹤舞,是以蓄之!”
刘浓唇往左笑,淡然道:“然也,汝所喜愿便是我所答!”
言罢,略略阖首示意,随后挥着大袖翩翩离去。桥然、祖盛亦不清楚这古怪郎君是何来路,自然紧随其后,不与他纠缠。
“有理?无理?有理……”
少年郎君站在断树前,歪着头思来想去,总觉得刘浓此言仿若蕴含深彻至理,可细细推敲时又好似总隔着薄薄一层,若雾里观山,辩之不清、道之不明。
愣得半天也不甚透,瞅着两只幼鹤,喃道:“不管有理无理,此人妙矣!大毛、二毛,走,咱们瞧瞧去,看看他们能否过得松下三问!”
众人穿出林间小道,阳光普照,视野豁然开朗,三栋朱红寺庙由低至高呈现。青阶顶端未见牌楼,危危两株古松扑入眼帘,其壮甚雄,两束参天叶盖笼住半个天空。
而此时,在那两颗古松下,到处皆是冠带飘飘的士庶郎君,东一簇、西一簇,窃窃私语议论纷纷。稍远一些的平整之地,露宿蓬帐竟绵延成片。
三人见得此景颇奇,顿住脚步。
桥然疾步上前打探一阵,回来时眉色古怪,连声喃道:“怪也,怪也,奇哉怪也!”
祖盛性子最急,早已等得不耐,连忙问道:“怪在何也?”
“怪在……”
桥然便将事情道出,原来此地寺僧换人了,现下寺僧叫法虔。以往踏游士子只要进献香油钱,便可随意在寺中咏题,只是门前所题时时更换而已。而如今,这寺僧一换规则亦跟着而换,要作甚松下三问。每答一问便可咏题一阙,若三问皆可答出,不仅可咏题三阙尚将保留其题三年。如此一来,虽然不是人人皆可题得,但无疑可使咏题之人名声远扬。
松下三问!
据说这三问极难,一问难过一问,到得今日尚未有人能连答三问。而这些聚在此地的士庶子弟,皆是见好友匆匆败下阵来,心生惴惴而迟疑不前。可若其就此离去,谁又愿舍下这般大好扬名机会,是以人便愈聚愈多。人一多,僧院客舍定然不够,难怪蓬帐成片!
僧童跪坐于树荫下,面前搁着数十枚竹简,若是有人自信可答出简中所问,便可上前请题。而其身侧尚悬有一枚小铜钟,不知用途在何。
等得两刻晨光,居然无人前往!